欢迎访问本站! 今天是:

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故乡寻访记

发布时间:2014-07-30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数:

编者按: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2营第4连82位勇士在江苏淮阴刘老庄战斗中,与日伪军殊死血战,全部壮烈殉国。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赞他们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2009年9月14日,刘老庄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

在刘老庄牺牲的八十二位烈士中,人们只知道十七位烈士的英名,其余六十五位先烈仍为无名英雄。自今年3月淮安日报社开展开始了寻找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大型寻访活动,寻访组先后赴河南、安徽、北京以及省内的徐州、盐城、淮安、南京等地开展寻访,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淮安市党史办、中共淮阴区委、徐州日报社、盐阜大众报社、金陵晚报社、拂晓报社、任秀华、王菊好等单位和个人的大力支持,盐阜大众报社、金陵晚报社、拂晓报社也广泛开展了联动采访行动,盐城晚报、拂晓报、皖北晨刊先后刊发了《只为烈士不再无名》倡议书和寻访活动动态报道。

在目前所知道的17位英烈中,有8位英烈是沛县人,他们分别为政治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石学富、排长尉庆忠、排长蒋员连、排长刘登甫、排长李道合、文化教员孙尊明、机枪班班长袁培臣。据此分析,在其余的无名烈士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沛县人。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到淮安日报社的这次寻找英烈活动,提供与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相关的线索、信息,让我们的先烈不再无名,以告慰那些长眠在他乡的革命先烈。为此,我们将不断关注寻访活动的进展。

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故乡寻访记


3月的淮海大地,春光明媚,万物复苏。28日,在徐州日报社的帮助下,淮安日报寻访组来再次到了徐州。此前5天,寻访组已到过沛县,找到了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之一李云鹏的家乡。

此番再来,我们寻访的目标仍然是八十二烈士的真名和事迹,面临的仍然是一段未知的旅程……

丰县:乡音犹在人难觅

多项资料记载:“刘老庄连的前身是江苏丰县四区的一支游击队。”正是根据这一线索,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第一站丰县,试图从刘老庄连建制的演变中寻找线索。

丰县党史办副主任赵本宇是《中共丰县地方史》的副主编,对抗战时期丰县地方武装的演变非常熟悉。但当我们问及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的相关情况时,他却一无所知。看来,在刘老庄连的故乡丰县,八十二烈士的事迹并未曾被列为专门的研究课题。

操着浓重丰县口音的赵本宇,让我们想见了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烈士们生前讲话时一定也是如此铿锵有力,带着浓浓的乡音。令人叹惋的是,乡音犹在人难觅,丰县的史书中并没有哪怕一名刘老庄烈士的记载。

然而,根据《中共丰县地方史》(第一卷)提供的资料,丰县四区马乐山、张西华、袁敬文等的确曾以张后屯、张集为中心组织了一部分武装;1938年12月27日,八路军六八五团改称苏鲁(豫)支队时,支队规模为2700多人;1939年3月,经过第二次讨王战役后,苏支一大队人数达到了1000多人,实力有所增加,而且建立了营、连、排、班建制。另据史料记载,1939年初,刘老庄连前身、丰县四区游击队改编为丰县游击一大队一中队,后又改为三大队四中队,而同年6月苏支一大队开进皖东北时,该部被编入一大队三营十连。由此,刘老庄连的前身丰县四区游击队的演变显得清晰起来——1939年初,丰县四区游击队并未被收编入苏支一大队,但已有游击队建制,直到6月才被编入苏支一大队。

在丰县,我们收获最大的是,赵本宇提供了一本《江苏革命烈士英名录》。我们从中查到了八十二烈士中,刘老庄连指导员李云鹏、文化教员孙尊明、副连长石学富和排长尉庆忠、蒋元连、刘登甫、王世祥、李道合籍贯均为沛县,《名录》丰县卷中却没有一名烈士是八十二烈士成员。

沛县:英雄故里敬英雄

由于在丰县寻访难有更大进展,我们旋即转道沛县,受到了沛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张庆来科长一行的热情接待。是时,国家民政部正在沛县召开全国首次“慰烈工程”现场会,张庆来等多次为我们联系沛县民政局均未果。

29日一早,张庆来和同事带着我们直奔沛县民政局。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为我们提供了增补后的《沛县革命烈士英名录》,查询之后并无任何新的发现。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沛县地方志办公室,这里有一群非常认真的史志编修者。他们对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事迹皆有所耳闻,且知道李云鹏烈士就是沛县人。但除此之外,他们也所知无多。在地方志办公室,我们查询了《沛县志》等资料,仍然一无所获。看来,和在丰县一样,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这一个群体在英雄故里沛县也没有得到太多的研究。

宿沛县一晚,承沛县县委宣传部热情接待,在线索上虽无突破,但英雄故里敬爱英雄的氛围却让我们大受感动。宣传部办公室孟主任、新闻科张科长等人不辞辛劳,多方联系,又带着我们四处走访——且不管这次活动的结果如何,他们为寻找烈士英名付出的劳动都需铭记。

张寨:烈士亲人念英雄

《江苏省革命烈士英名录》中,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唯有李云鹏和孙尊明的籍贯确认到村。首次造访,我们已经找到了李云鹏的老家和亲属。在丰、沛两县寻访没有重要突破时,我们决定探访烈士孙尊明的家乡。《名录》上明确写道孙尊明是唐楼公社孙洼大队孙洼村人。

唐楼原为乡,现已并入张寨镇。仍是由张庆来牵头,我们与张寨镇的宣传委员魏延华和民政孟助理取得了联系,并且找到了孙洼村会计孙守良。在孙守良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孙洼村前孙洼庄,见到了孙尊明烈士的亲属、82岁的堂弟孙尊印。

以前孙尊明的爷爷在世时,孙尊明的抚恤金、慰问金都是由孙尊印代领的。“洪凯叔、尊明哥、尊迁哥,还有于凤贵,都是洪筹叔带出去的。”孙尊印老人向我们回忆了孙尊明投身革命的经历,言语中带着深深的怀念和自豪,“尊明哥个子不高,人很俊,嘴也会说,从青墩寺小学高小一毕业就出去当兵了,18岁就当了连长。”

孙尊印告诉我们,孙尊明比他大6岁,参加革命的时候只有十三四岁。孙尊明还有一个当小学教师的亲三弟,可惜几年前去世了。三弟生前每年都要刘老庄为哥哥扫墓,如果他还在世,应该能够说出更多的信息。至于带孙尊明参加革命的孙洪筹,解放后曾任湛江地区副专员,于1950年代初期病故。

虽然孙尊印老人没能回忆出更多的人物,但一个能说会道、聪明活泼的孙尊明已经跃然纸上——我们四处寻访固然是想让刘老庄的无名烈士不再无名,但还原出烈士孙尊明的形象,也算是对烈士和亲人的一个慰藉吧。

孙尊明家的旧宅还在,家西的池塘还在,已经成为水泥路的村道或许还是孙尊明离家投身革命时走过的道路,但斗转星移七十载,湮远年代的记忆早已漫漶——这一切正表征着我们寻访之旅的艰难,在寻访的征程中,在穿越时空的对话中,我们或将面临无数诸如此类的场景。

我们不会止步。

3月23日,81岁的徐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李云鹏烈士族第李鸿民(图中,曾任淮安市委副书记)向寻访组记者介绍情况。

3月23日,在徐州市沛县栖山镇李集村李云鹏烈士家乡建立的纪念碑前,淮安日报寻访组记者采访李云鹏亲属。

3月30日,寻访组记者在徐州市沛县张寨镇前孙洼村采访孙尊明烈士堂弟孙尊印(图中,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