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今天是:

英烈事迹

发布时间:2014-08-26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数:

   刘老庄是淮阴北乡的一个普通村庄,它在淮沭路东,在淮海抗日中心区的南面。为了应对日军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以连排为单位,分头活动,穿插在敌占区,寻机歼敌。

1943年3月18日子夜,十九团二营四连、六连在营首长的率领下,经过两三天的高强度的战斗、转移、奔袭,来到了刘老庄休息日军对盐阜根据地的连日扫荡,之后又来到了淮海区,调集所有城镇据点的日军,星夜出动,向淮海抗日根据地进犯。由川岛亲自率领的淮阴、淮安的全部兵力,作为此次扫荡的日军主力部队,18日拂晓前从淮阴城星夜开拔,过王营大桥,冒雾北犯,向淮海抗日根据地推进。

拂晓,十九团二营四连埋灶做饭,哨兵报告有敌情,紧接着由刘老庄南传来隐约枪声。营首长的带领六连,立即向东迂回,抢时间跳出包围圈。同时传令,要求四连迅速跟上转移。四连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向营首长请示:稍作阻击,掩护地方机关和跑反的群众,而后转移。就地伏击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决定在庄南阻击日军。

由川岛率领的从淮阴来犯的1000多日伪军,有步兵、骑兵和炮兵三个兵种。日军的尖兵离四连火力点仅有五、六十米的距离,白思才发出战斗指令。日军突遭袭击,慌忙就地卧倒,利用地形,进行被动防御。不足20分钟,伏击战即告结束,四连决定撤出村庄,向北转移。苏北是平原地带,在游击战中,为了保护自己,有效打击日伪,在平原上深挖纵横相连、庄庄相通的壕沟。壕沟宽5尺,深4尺,两侧堆有1尺多高的积土。军民将其称为 “交通沟”,亦称“抗日沟”。刘老庄北面是一片开阔地带,密布着 “交通沟”。四连决定撤到庄子北面的交通沟里。

日军从四面包抄过来。但是,我四连进入的这条交通沟,竟然是一条有着50米宽度没有挖通。四连陷入了孤军奋战的绝境。日军将机枪架设在草屋顶和土墙上,向四连的阵地扫射,封锁其退路。日军骑兵在包围圈外往返梭巡,以阻止民兵对日军的袭扰。面对断头沟,四连决定放弃无效撤退,开始构筑防御工事,变阻击战为防御战,进行“反冲锋”战斗。

上午9时许,日军用机枪和掷弹筒作掩护,开始第一次冲锋。“反冲锋”,不是冲锋,不是反击,也不是纯粹地阻击,而是为了把握战机,进行着有效地阻击与反击,以达到粉碎敌人进攻之目的的一种集阻击、反击乃至小规模冲锋于一体的复合型的作战形式。在第二次反冲锋时,卫生员杨林标壮烈殉国。李云鹏号召战士们到阵地前捡回日军丢失在我四连阵地前的枪支弹药,以补充自己。排长尉庆忠为掩护战友的回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日军又组织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冲锋。四连组织了五次“反冲锋”,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战斗间歇,李云鹏召开党支部支委会,研究部署继续战斗,还接收一批战士火线入党申请书。李云鹏指导员给营部写了一份战情报告,号召共产党员,英勇杀敌。与此同时,战士们在深挖掩体,抢修工事。会议,鼓舞了士气,振奋了军心。为尽快解决战斗,川岛决定集中所有火炮,对四连阵地进行了狂轰滥炸。经过近乎一天的鏖战,全连82人仅剩下30多名伤残的指战员,弹药几乎殆尽。接近黄昏之时,敌人停止了炮击。白连长和李指导员凭借着作战经验深深地意识到:日军天黑前撤退已属无望,应组织力量再作最后一次的突围努力。白连长传令:所有轻伤员除了随身携带的步枪与刺刀外,所有子弹全部集中起来供重机枪使用,其余轻机枪与步枪一律拆毁,就地掩埋。临近黄昏,敌人蜂拥而至。战士们跃出战壕,与敌人拼杀起来。此次战斗,击毙日伪军170多人,伤200多人;而四连八十二位勇士则壮烈殉国!

这是一场惨烈得难以用语言叙说的战斗。是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将士在抗战期间于苏北地区,奏响的英雄主义最悲壮的乐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