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立发
大革命对淮阴的影响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骨干改组和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国民党由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预示着第一次大革命的到来。
1926年,淮阴始有国民党组织,并成立了国民党淮阴县党部,1927年6月,国民党员胡长源被委派为淮阴特派员,建立了淮阴县特别委员会。委员有:王秀良、蔡鼎芬、丁占梅、马继良、杨会鹏、赵步坤、刘锡纯。下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商人部、农工部、妇女部、青年部。全县成立了4个区党部,13个区分部,有党员300多人。
1926年4月,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11月国民党江苏省淮安县党部常委陈治平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共产党组织安排到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工作。1927年5月,陈治平以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淮六属(旧制淮安府辖淮安、阜宁、盐城、淮阴、涟水、泗阳6县)特派员身份与淮安县特派员杨克一道,随北伐军到了淮安,组织农民协会,与地主恶霸进行斗争。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遭到破坏,革命转入低潮。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把革命引向农村。9月,中共江苏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派陈治平、赵步坤、寇先瑶3人来淮安、淮阴、宿迁等地,深入农村宣传活动和秘密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农民、学生运动的发展、中共党员的早期活动,为中国共产党淮阴县地方组织的建立在思想上作了必要的准备,预示着淮阴人民的革命斗争将跨入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阶段。
中共淮阴县党组织的建立和活动
1927年8月,中共江苏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开始注重外县工作,决定以土地革命为中心,派遣重要力量分赴全省各地,整顿外县党的组织,开展农民运动。淮阴是江北的政治、军事、交通枢纽,而且城里有省立淮阴中学、第三农校,拥有很多的学生。王营西坝是淮盐的集散地,盐工达万人。广大农村土地贫瘠,连年灾荒,加上不断战争,民不聊生,农民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由此而形成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斗争局面。据此,江苏省委将淮阴作为发展党组织的重要地区之一。
【中共淮阴中学支部的建立】1927年9月,中共江苏省委派陈治平、赵步坤分别前往淮安、淮阴,进行秘密建党工作,期间省立淮阴中学师范部(时校址在淮安)学生朱曦(朱秋白),在南京经陈治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暑期后,朱曦即在校内活动,发展党员,筹建党组织。同年冬,成立了中共淮阴中学支部和共青团支部,朱曦任党支部书记,魏其楚(魏翘南)任团支部书记,党团支部均属于中共淮安县领导。淮阴中学支部成立后,其主要任务是在校内发展组织,开展学生运动,同时逐步向社会发展,壮大淮阴地区党的力量。
【中共西坝支部的建立】1927年秋末,中共江苏省委指示在国民党淮阴县内部任职的地下党员赵步坤在淮阴创建党的组织。11月,省委特别派员何孟雄来淮阴指导党建工作,接着旅外学生共产党员靳宗恂从上海回到淮阴,他们一起到西坝盐运工人中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员。
1928年初,赵步坤、靳宗恂介绍宋振鼎、孙汉文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孙汉文在西坝盐工中发展了几名党员,建立了中共西坝支部;宋振鼎到城里以学徒为名开展工作,不久也建立了中共淮阴店员支部。
【中共淮阴县委的建立】1927年12月,淮阴中学师范部迁回淮阴,由于淮中支部的党员人数增加,成立了中共淮阴中学特别支部。1928年2月上旬,中共江苏省委特派员何孟雄根据形势的发展,指示淮阴中学特别支部,改建为中共淮阴县委,朱曦任县委书记,叶孟兰、韦士敏、陈亚昌为县委委员。同年5月,团省委根据何孟雄的指示,也派员来淮,建立了共青团淮阴县委,陈亚昌为团委书记。
淮阴党组织的曲折发展
1928年7月,共青团江苏省委遭到破坏。团省委与淮阴县委秘密联系人被暴露身份,国民党淮阴县当局逮捕了中共淮阴县委书记朱曦和共产党员马骏(女),党的工作曾一度中断,后因国民党当局没有抓到实据,只有将朱曦等交保释放。但是,这次逮捕对淮阴党组织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朱曦出狱后就离开了淮阴,淮阴县党的工作由吴雷负责。由于吴雷不干工作,两三个月之间,淮阴县党的工作几乎到“塌台”的境地。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这次大会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有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上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为了贯彻“六大”会议精神,加强对秋收斗争的组织领导,根据中共江苏省委1928年7月发出的《江苏农民秋收斗争决议案》的指示,1928年10月,中共淮盐特委在涟水小北集召开成立大会,决定由陈治平任淮盐特委书记兼农运委员,由农耕及杜(均为代号)负责淮阴县党的工作。此时尚未建立淮阴县委,全县仅有4个党支部,30余名党员。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淮阴县先后又建立了杜庄、大兴庄、老张集党支部和王兴的三尖党支部,5个直属小组。此时任中共淮盐特委书记的汤汝贤决定重新筹组淮阴县委。
1929年2月19日下午,全县党员代表八九个人在原淮扬镇守使马玉仁的大营盘内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共淮阴县委,推选县委委员5人,上级党组织任命汤汝贤兼任淮阴县委书记。县委成立后,在西坝建立了秘密交通站和印刷机关,县委机关和淮盐特委机关都设在淮阴城古虹桥5号。
一审:南宇墨 二审:陈晓波
三审:石明闯